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同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 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 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重要论述都开宗明义地指明了劳动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时代价值。针对当前劳动教育价值日渐式微、边缘化的困境,实现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显得尤为迫切。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规定,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基于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方式实现教育价值的活动。
劳动教育从传统意义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教育内容,历史性地提出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实施劳动教育首先要“摆准位子”,要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于社会来讲,劳动教育有利于社会的政治稳定,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对于学生来讲,劳动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自觉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能够促进人更加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早在两百多年前,欧文、傅里叶等人就从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和教育目的出发提出教劳结合的理论。如欧文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大工业条件下,必须把知识教育、体力发展和实际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才能符合使人本身与和社会生产都得到正常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曾说“未来教育对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内涵式发展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本质追求,也是以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基础和教育效益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涵养人的劳动意识、丰富人的劳动知识、 增强人的劳动能力、提高人的劳动素养,就是要从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职业教育类型价值追求,重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实现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真实环境实干、职业岗位参与”路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充分对 接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的真实需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成长“内力”也能触及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内核”。
不可避免存在西方多元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入侵,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少劳多得思想有所蔓延,导致社会劳动风气逐渐淡化。另外“90 后”“00 后”职业院校学生在多 重呵护的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把孩子养弱 了”,滋长劳动惰性。更是由于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劳动意识不强,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 劳的坚强意志却又好高骛远,“仰望星空而不脚 踏实地”,错误地认为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低等的,导致了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认同感不高,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存在冲突。
职业院校职业劳动分工虽然能够提高劳动效益, 实现了其工具价值,却忽视了职业劳动的教育价值。长期以来,大工业生产的现代性假设, 使得我们一提到技术工人的劳动,就联想到车间重复、死板、枯燥的劳动状态。实际上隐含 着一种对职业劳动的偏见,即认为职业劳动是固定的、单一的、乏味的,任何人来做都是机械地遵循相同的劳动流程。
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更符合企业劳动岗位要求。基于真实企业情境的劳动实践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形成劳动意义感知、劳动价值情感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关系等素养的必备过程。强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培养以“劳动实践任务”为导向,并非意味着忽视劳动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主张要以“劳动 实践任务”导向来决定劳动理论知识的内容及组织方式。
将职业平等和劳动平等的理念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体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 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养成具有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工作的职业意向,用自己所学职业知识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意愿,初步形成劳动自强的意识,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对民族复兴与个体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价值意义。
一般对于学校而言,最容易的实现路径是利用周边现成的劳动教育资源,将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相结合,学生直接进入生产岗位和实际工作领域,多方位、立体式地营建有利于发展学生劳动能力与品质发展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职业劳动就在身边,对职业劳动产生亲近感,积累基本的职业劳动经验,提高动手操作、创造能力,养成良好职业劳动习惯与品质。
为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过程性以及多主体性的考核评价。然而,不可否认,既有的评价过分地强调“显性可控”以至于不少学校急功近利,形成了重技能、轻人文的不良风气。纵观古之匠者,正如 《庄子·天地》提到的“技兼于事,事兼于义, 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取象比类, 由技悟道,古人这种对于技术的理解,恰恰印证了劳动技能不只是简单地指向生产,而是形而上地与自然、伦理、道德、法律、习俗、审 美、宗教等有着密切的渊源。为此,职业院校要转变重技术轻人文的工具性价值取向,注重评价过程中的由技悟道、潜移默化。
本网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年,表彰在疫情防控工作和“创先争优”评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6月24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庆...
中新社休斯敦1月18日电受天气原因影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决定将原定于1月18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测试延期至1月19日。该公司官网消息,由于飞船...
南部新城位置示意图。麒麟地块位置示意图。扬子晚报讯(记者马祚波)在1月15日举行的今年南京首场土地拍卖会上,位于南部新城的G107住宅地块历经72轮...
作为一个有强烈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丁帆先生一直在追寻和张扬知识分子精神。其散文集《先生素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就明确传达出...
周静(笔名秦简)所著《锦绣未央》《锦绣未央》首案并未涉及同名电视剧5月8日上午,为期两年的《锦绣未央》侵权案首案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
1月16日下午,成都举办的“西部智谷帮贫济困名家书画作品义展义卖活动”在武侯区西部智谷D区盛大启动,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何志尧、原四川省工商联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