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券业场]历史性1天!市值超越“一哥”中信,6000亿航母级券商传闻又起,更有大行理财资源王炸来袭 来源:金融界网站
7月2日,13:58分,券业历史性的时刻,中信建投股价涨停后,A股市值达到2769亿元,雄霸行业多年市值2746亿元。
周四,攻上3000点的A股一鼓作气,直逼3100点,券商成了整个市场“最靓的仔”,板块涨幅高达7.5%,、、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等10多股涨停,其中光大证券几乎8天6板,涨幅超70%。
近期,券商行业重磅消息不断,混业经营无疑最受关注,传闻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尽管券业为之颤抖,不过“银行系”的券商早已按捺不住冲动。光大证券8天涨幅70%,招商证券40%,后起之秀连续封板。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对天眼君表示,混业经营对券商不一定是坏事,接下来行业的并购整合可能会非常精彩。
除了行业本身的变化,券商也面临着外部的利好。首先是流动性宽松,且利率在进一步降低,引用某分析师的话,“钱到不了实体,都在股市里转”;其次,市场氛围好转,尤其是创业板指不断创新高,牛市呼声有起,券商最为受益;第三,2020年进入下半场,基金开始了调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金融地产获得青睐。
放眼券商板块,光大证券8天6板牛气冲天,标志性的牛股中信建投也不逞多让,今天盘中甚至挤下了行业龙头中信证券,问鼎市值冠军。
不过截止收盘,中信证券仍然以微弱优势压中信建投一筹,如果加上H股市值,优势还有200多亿。
中信建投前身华夏证券,是当年响当当的全国三大券商之一。由于经营不善,被中信证券瞄准。
2004年收购广发失败后,中信证券一直想要鲸吞券商,落魄的华夏证券很对胃口,于是收购落地。
2005年,中信证券与建银投资联手出资46亿元,吞下困境中的华夏证券,改名为中信建投。收购后的前几年,中信证券获益颇丰,但后来由于“一参一控”的监管要求,2010年11月,中信证券让渡了大部分中信建投股份。
有人将这段历史形象地总结为“时运不济,航母被鲸吞。世道转好,小弟成大哥。规避一参一控,儿子变兄弟。”
根据中信建投去年年报,曾经持股第一的中信证券目前仅持有3.83亿股,占比5.01%,位列第四大股东。一边是股权占比不断走低,一边是小兄弟乘势而起,中信证券恐怕“有苦说不出”。
今天再次传出消息,知情人士称,中国正在加快可能合并国内最大两家投行的进程,此举将缔造出一个规模820亿美元的行业巨擘。
很显然说的就是中信和建投,根据提议,中信证券的母公司中信集团将作为主收购方,购买中信建投股份。具体为购买中央汇金手中持股,从而成为中信建投的最大股东。
传闻中,相关细节仍在敲定之中,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党委已经批准了计划。他们表示,中信集团正在争取国务院的支持,之后会向中央汇金呈交细节。
当前国内131家券商的资产加起来,方可与高盛一家的资产相媲美,并且还不到“宇宙行”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监管层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呼声不断,一旦中信和建投合并,净资产超2000亿元,坐拥市场10%的份额。合并市值达6000亿人民币,850亿美金,勇超高盛……
上市短短两年时间,中信建投市值就从最初600亿左右成长到如今接近3000亿,翻了4倍。而2018年就在2800亿左右的中信证券仍然徘徊在3000亿附近。
分析人士告诉天眼君,中信建投之所以华丽逆袭,一方面是流通股本较少,资金容易进行拉升;另一方面是中信建投的确在近些年完成了转身,受到资本认可。
逆袭实际上发生在2015年左右,往前五年,中信建投营业收入中枢大概在50-60亿左右,净利润则在20-30亿左右;而2015年之后的五年,中信建投成功地将业绩中枢做高了一倍。
一般而言,券商营收分为三类。以通道业务、赚取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轻资产模式,诸如代理买卖证券、投行、资管以及资产托管等;以通过投资赚取投资收益的重资产模式,包括券商自营、直投、做市等;以及通过股票质押、两融业务等赚取利息收入的重资产模式。
在同行眼中,中信建投的突围主要体现在轻资产经营能力上,轻资产业务能贡献较高的ROA,从而带动ROE水平的提升。
一份研报里的数据是,中信建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经纪+投行+资管)在收入占比中维持较高水平,2013-2019年之间,占比平均为53.7%,高于中信证券(48.9%)和(50.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9年之间,投行业务收入占中信建投的营业收入比重分别是13.8%、17.1%、13.9%、26.6%、22.8%、20.1%和19.9%,显著高于同期的中信、华泰及整个行业。
非银金融分析师点评,受益于《证券法》落地,注册制推广,投行业务可能依次在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分三个阶段有序推出以实现改革,行业上行空间打开。此外,科创板上市进程的稳步推进,创业板注册制箭在弦上,这都使得聚焦“大投行”业务的中信建投备受瞩目。
从净资本来看,中信证券净资本近千亿,中信建投为540亿元;而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证券投资、经纪业务、资管业务的对比来看,前者较后者也有明显优势。
但这也并非说中信证券就能高枕无忧,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已经步入到注册制和大机构时代,一切变化皆有可能。
从国家长远规划打造“航母级券商”来看,国内几乎无一券商能够肩负重任。拿2019年的国际业务收入便能管窥一二。中信证券国际业务收入41.5亿,净亏损9556万;中信建投国际业务收入1.78亿,但净亏损1.2亿。国内券商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新网12月6日电12月5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全球分享”为主题,并通过公共...
中国研制,时速620公里!“贴地飞行”何时梦圆?西南交大副校长何川:“如国家支持建设长距离试验线,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我是有充分信心的”...
“捕鸟者”变“护鸟人”“到了救助站以后一定好好工作,关心爱护动物……”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陆生野生动物救助站迎来了特殊的工作人员胡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1月24日,长达近8小时的5G直播,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内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国...
头条与腾讯大战的最优解:第三方参与协调对价谈判科技新闻2021-02-09阅读(48)腾讯抖音反垄断法知识产权“南山必胜客”与“海淀无败绩”,在反垄断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