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7000余名援鄂医疗队队员撤离武汉。这是医护人员离开武汉最多的一天,有些患者得知消息,赶来为救治他们的亲人送行。无法到场的患者也通过微信表达不舍之情。
在武汉的每一天,我们都是疾行的奔波者、忠实的记录者。在武汉的每一天,我们都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动着。
无论是承担为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4.2万余名队员拍摄肖像的大工程,还是日常的采访拍摄,无论是在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红区”与医护人员并肩战斗,还是在街头巷尾的社区静观非常时期的管理、服务与生活,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足够感人的故事,所见到的每种世相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2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位重症患者,在与新冠病毒抗争24天后,终于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走出病房。她向休息区的医护人员挥手,感谢大家的倾力救治,并为自己加油。
3月3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新冠肺炎病房外的缓冲区,下班的医护人员正在清洗消毒,而保洁员则等待接班。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率领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已在武汉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逾40天。这些天里,迎面而来的丰富信息,让我们充分意识到镜头和视野的有限,更觉抓紧时间记录英雄壮举、镜观人间冷暖的重要。我们不仅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胜利完成了为白衣天使造像的任务,也以自己的视角为武汉这座城留下诸多战“疫”时的情境。
3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张西京主任(中)带领医护人员在抢救重症患者。
——定格一位位援鄂医疗队队员的面孔,见证他们紧张的工作状态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无论在医院还是在驻地,他们的严肃认真、他们的真挚坦诚、他们的丰富情态、他们的点滴细节,都在证实着“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在火神山的重症监护室,在方舱医院的最后一个夜晚,医护人员为患者治疗、与患者交流的一幕幕,都在映现着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的医患真情、人间大爱、家国情怀;
——在定点医院转运患者的现场,在全面清理中的隔离病区,在全面消杀中的汉口火车站,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让尽快正常接诊、正常运营成为可能;
——在灯光闪耀的黄鹤楼下,在历经百年的古老街道,在隔板内外的不同社区,忙碌的社区干部送菜送米、分鱼送肉,以质朴的行动回报英雄的人民;
3月5日,一名志愿者骑车经过武汉吉庆街,几十尊真人大小的雕塑见证了这里往日热闹与繁华。
这就是李舸身兼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和人民日报摄影记者两种身份,肩负拍摄肖像和采访报道两项任务的日常工作状态,这更是进入他镜头的诸多画面之一小部分。
3月9日深夜,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前的最后一夜,巡夜的医护人员与睡不着的患者依依惜别。
从他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真情,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寂静街道的春日景象,看到了隔离带下的生活细节,看到了医者仁心,看到了志愿服务,看到了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转而努力前行着的所有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干部、媒体工作者……芸芸众生各具情态,街道巷尾皆有意趣,在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微观的视线里隐藏着厚重的力量。
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的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院,至此武汉14家方舱医院完成使命全部正式休舱。
作为记录者和见证者,李舸用丰富而细腻的观察,深入而认真的思考,报道新闻、关注现实、记录感动、留驻时光,以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以来武汉的战“疫”生活,看到一座城市非常时期的人文底色。
疫情终将过去,生活正在继续。可能全民战“疫”的氛围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淡化,但被镜头撷取的瞬间,被影像凝固的细节,一定会通过信息汇聚和元素交织引发更多想象与思考,来唤醒更多战“疫”记忆,成为时间的永恒见证。
备注:本文数据来自站长之家移动传媒平台,文章涉及的数据依托平台大数据计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数据,仅供参考。是当前百家号中的普通号,目前账号...
最近,地摊经济一夜之间成了热词,网络媒体上全员摆摊甚至成为热搜话题。为推动经济复苏,各地开始大力鼓励地摊经济。企业受疫情影响,这对今年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孙敏坚陈勇苏莉沙兆华何金燕于振宇张尚武周月桂邓晶琎曹娴奉永成孟姣燕胡宇芬余蓉段涵敏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千方百计保民...
新冠大流行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为防控新冠疫情,人类迫切需要疫苗。来自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了名为BBIBP-CorV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出了巨大...
0LED显示屏目前使用寿命只有1.3万小时,同时造价成本高,售价昂贵,长时间使用光衰厉害,限制了它在更多商显市场的普及;QLED显示屏平均寿命在3万小时...
《易经》作为万经之源,是中国文化中传承最为深远,且极具智慧的一部经典,包罗万象,大到天地变动、运行规律,小到为人处世、趋吉避凶,其中的大...